免费咨询热线
1663264581商铺里售卖可降解塑料袋,奶茶店换上可降解吸管,外卖软件增添“无需餐具”选项……一年多以前,堪称“最严限塑令”的《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(2020-2025年)》正式实施。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,被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“重出江湖”,塑料滥用乱象反弹。
自从2008年6月开始最严“限塑令”落地以来,对于商场、超市、餐饮店等消费场景下塑料制品的使用,包括塑料方便袋、塑料吸管等,限制就不断升级。如2020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》就要求,“到2020年底,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”。事实上,我们点外卖时也可以发现,商家都增加了一次性餐具的付费使用选项。
但从报道来看,尽管对于相关塑料制品的政策限制加强了,但塑料制品的使用,还是在悄然回潮。像很多奶茶店,此前全部改成了纸质的可降解吸管,现在又悄悄换回塑料吸管了。
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重出江湖,原因很简单——方便袋、吸管等,替换成环保制品之后,增加了商家和用户的成本,而环保制品的体验感,又没有塑料制品好。
以吸管为例。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后,就有很多奶茶消费者吐槽,纸质吸管软化断裂、容易泡烂、一股纸味、吸不上小料。对商家来说,降低消费体验多少会影响到消费意愿,更何况纸质吸管成本更高,所以在消费者普遍吐槽之后,难免会有重新用回塑料吸管的冲动。
而塑料制品的回潮,再次说明一个问题:公众环保理念的提高,并不是说靠着政策加码就可以立即实现,市场有市场的逻辑,在推广环保产品时,要考虑到市场规律,既要重视商家的经营成本和替换意愿,也要重视消费者的体验。
塑料废弃物造成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,是一个日益棘手的命题,不过也要看到,环保习惯的养成,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,长达几十年的塑料制品的使用习惯,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。
商家暗中用回被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,不管是基于成本考虑,还是担心消费者的差评,都表明环保制品带来的利好,并没有形成相对于塑料制品的压倒性优势。
所以,在接下来推广环保制品时,首先要进一步压降成本,降低商家和消费者为环保理念埋单的价格;其次,要在设计上更多下功夫,要让环保制品更加贴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。比如吸管,如果替换成纸质吸管后,整个口感都会受到影响,消费者难免会有抵触情绪。要知道这种抵触情绪,并非是他们不愿意为环保埋单。
当然,在政策层面,既然已经明确了塑料制品的使用限制,那么就得加大执法监督力度,避免相关规定成为摆设。
尤其是得加强溯源工作,因为按照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》等规定,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塑料制品,比如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,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,早就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了,但市面上依然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。那要加强治理,就不妨顺藤摸瓜,看看是哪些厂家还在生产和销售这一类纳入禁令的塑料制品。(熊志)
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,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、国别合作,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、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。
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,总量稳居世界第二,同比名义增长10.3%,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.5%,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。
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,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,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。
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,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。
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,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,用“大众话语”说清“理论话语”,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。
“千万工程”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,以乡村经营为抓手,持续打通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通道,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。
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,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,通过融合、碰撞和创新,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。
我们仍需抢抓“十四五”应对窗口期,战略上保持定力,战术上灵活机动。在强化养老、托幼、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。
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,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,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,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。
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KAIYUN中最具活力、最具创造性、最具能动性的要素,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。
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KAIYUN体经济与虚拟经济、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、一二三次产业结构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、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,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。
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,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,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。
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,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。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,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。
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,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、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。
十年来的网络立法,涵盖数字中国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,辐射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体等各类主体。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。
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就业、拓展消费市场、创新生产模式、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。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,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
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、文化因素、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,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、社会各主体之间,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。
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、行为方式、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,社会关系和谐发展,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。
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,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。
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,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,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。
Copyright © 2004-2023 Kaiyun橡胶制品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09102465号